首页

搜索 繁体

沪上人家[年代] 第44章(1 / 3)

老太太和两小都不在,说是去隔壁看电视去了。

“601还有电视!”邱秋塞给凑过来的褚辰一个萝卜丸子,好奇道,“现在一台电视机要多少钱?”

褚辰嚼嚼咽下嘴里的食物:“得看多大,是黑白还是彩电,最主要的是,得有电视机票。想要?”

这不是废话吗?

这年代谁不想要一台电视呢。

“我问问阿奶手里还有没有侨汇券。”

没有。

文革刚开始那几年,美国的汇款就打不进来了。

72年尼克松访华后,中美关系有所缓和,她大哥立马又给老太太把钱汇来了,老太太收了两次,随之便发现,盯着她的目光多了,为了能安生度日,再打她就拒了,连拒数次之后,那边便没再打。

老太太:“要不,我给你们舅公寄封信,让他汇点钞票过来?”

夫妻俩齐齐摇头,没那必要。

“平安信寄了吗?”褚辰问老太太。

“寄了,去年就寄了。”老太太想了想,思索道,“按理他该给我汇钱了呀?”

邱秋好奇道:“您是有钱存在他哪?”

“嗯,一笔嫁妆钱。”算算,这些年利息也有不少。

二姐送丸子过来,闻言,直接道:“那您还是给他寄封信问问情况吧,您老都这岁数了,他年纪肯定也不小了,万一……我是说万一呀,万一病了、老年痴呆或是……”

老太太气得一把抓起鸡毛掸子,追着她打:“大过年的,你就不能想点好?臭丫头,真是一天不打上房揭瓦……”

邱秋看热闹不嫌事大,在旁给老太太加油助威。

昭昭和采采拍着手欢呼,刚对着褚韵喊“快跑啊,追上了”,转头又对老太太叫道:“太奶奶/太外婆加油!快、快,打、打啊……”,一时间屋里热闹非凡。

褚辰赶紧让俞佳佳拿碗装了一碗丸子、一碗酥肉给两个小家伙,让他们给隔壁601送去。

走吧,走吧,别在家里凑热闹了。

老三回来啦

弄了那么多炸货,二姐便想吃炖菜,炖菜大家一致认为里面搁把粉条更好吃。

家里没有粉条,二姐去方季同家借了把,回来说方妈妈在给汤婆子缝套子,套子做的那个精致啊,还绣了花花草草。

这倒是提醒了老太太,赶紧让褚辰去另一个储藏室找找,家里以前有四五个铜的、铝的扁圆形球状的汤婆子,开水从上面一个小口灌进去,金属皮子做的不隔热,开水多少度,金属立马便是多少度,为了防止皮肤被它烫伤,家里精打细算的女主人,多会用旧毛巾或是不穿的旧衣服,给它缝个套子。当然,经济宽裕的人家,套子肯定做得更精致。

听说要找东西,跟着二姑/妈妈回来的两小只,忙不迭地辍在褚辰身后进了储藏室。

戴着漂亮厚实花布套子的铜汤婆子找到仨,铝的找到两个,褚辰还带着两人翻出一套60多册的《三国演义》连环画,它们被完好地收在一个中号的黑箱子里。

褚辰抱着黑箱子出来,两小只抱着汤婆子跟在他身后,兴奋地叽叽喳喳道:“好多好多小人书啊!”

“对啊、对啊,好多呢。是四舅在我家说的《三国演义》,我记着呢。”

“爸爸说只有一套。”

采采立马道:“四舅说啦,找到要寄给我的。”

昭昭一听,求证地看向爸爸。

褚辰点点头,将箱子放在地上,“爸爸确实将这套书许给采采了。回头,爸爸再给你寻一套。”

昭昭嘴一撇,委屈地眼都红了。

二姐忙道:“一起看、你和采采一起看。别哭,这么多本呢,一人一半,你俩平分。”

采采不高兴了,低着头,跟着委屈道:“我和四舅说好的,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。”

邱秋冲女儿招招手。

昭昭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,“哇”一声哭了:“爸爸有了采采,就不爱我了。回家先抱她,买东西也先给她,小人书也是她的……”

邱秋“噗呲”一声乐了,弯腰凑近她耳边小声道:“爸爸有一件礼物给你,特别神秘,想看吗?”

昭昭猛然抬头,眼里包着一汪泪,吸了吸小鼻子,含糊道:“真哒?”

邱秋点点头:“走,妈妈带你去看看。”

说罢,牵了她的手朝卧室走去。

二姐、老太太和俞佳佳面面相觑,褚辰隐约知道妻子要给闺女拿什么,蹲在箱子前笑笑,道:“采采,帮四舅拿块毛巾,咱们把箱子上的灰尘擦擦。”

“里面的小人书还是我的吗?”采采不安地询问道。

“是你的,全是你的!四舅承诺过你,便一定会做到,放心吧。”

“太好啦——”采采欢呼一声,冲过去一把揽住褚辰的脖子,甜甜地叫道:“四舅,我好爱你呀,哈哈……”

褚辰扶住她摇晃的小身子:“四舅也爱我们的小采采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